有人說,一個家庭幸不幸福,看大人看不出來,看孩子就知道了。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這話一點都不夸張。
你仔細觀察孩子們面對鏡頭時那一刻表情,就明白了:
有的孩子笑得像陽光一樣亮,眼角都在發(fā)光,笑起來露出一口整齊的小牙齒,脊背挺得筆直,整個人都在發(fā)著光;
可也有的孩子,他們眼睛睜得大大的,卻沒有焦點,眼神有點飄,像小鹿一樣警覺又無措;
有的肩膀微微塌著,似乎有意無意的躲著鏡頭。
外貌,其實是心靈的鏡子。
孩子身上的情緒、氣質(zhì)、眼神,都是家庭的投影。一個家庭溫不溫暖,孩子的臉上寫得清清楚楚。
一、孩子的表情“是否輕松”
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:那些長期生活在高壓、責備和冷暴力環(huán)境里的孩子,面部肌肉的緊張度比普通孩子高出好幾倍。
換句話說,他們臉上那一點點不自然的笑,真的不是錯覺,而是肌肉“學會”了防備。
家庭里的抱怨、冷臉、指責,都會變成無形的“空氣”,孩子是最靈敏的“傳感器”。
當父母整天嘆氣、吵架,孩子就像一直開著“防御模式”的小動物,神經(jīng)緊繃,臉上的笑也就越來越少。
但如果家里的氣氛輕松點,爸媽偶爾開個玩笑、吃飯時多笑幾聲,孩子那種松弛感是藏不住的。
他會在操場上跑得更快;
會在笑的時候毫無顧忌地露出兩顆虎牙;
會在鏡頭前自然地仰頭笑。
孩子的臉,就是家里的情緒氣壓計。
你笑得多一點,他的世界就明亮一點。
有時候,父母少一句怒吼,孩子的一天就能輕松十倍。
二、孩子的“自身氣質(zhì)”
生活中那些看起來“氣質(zhì)很好”的孩子,往往家里氣氛也特別和諧。
他們不一定是最聰明的,但他們有一種讓人舒服的自信:
說話不慌張、笑容自然、有底氣地表達自己。
寶媽@琪琪媽留言說,他們家經(jīng)常吵架,孩子每次聽到大人爭吵就鉆進房間,把門關(guān)上。久而久之,那孩子特別懂事,什么事都不吭聲。
老師表揚他“很乖”,可琪琪媽每次聽到這兩個字都想哭。
因為她知道,孩子不是乖,而是太怕出錯了。
所以啊,孩子的氣質(zhì),不是天生的,而是父母家庭關(guān)系熏陶出來的。
父母相互尊重、彼此支持,孩子心里自然有安全感;
父母經(jīng)常冷戰(zhàn)、互相嫌棄,孩子心里會變成一座雷區(qū),一步都不敢踩錯。
當孩子見過愛長什么樣,他就會學會愛別人,也會更篤定地愛自己。
三、孩子的穿著是否“干凈得體”
別小看“衣著”這件小事,它其實能看出父母對生活的態(tài)度。
有的孩子從小穿得整潔干凈,不一定是名牌,但看得出家里人用心打理過:
衣服干凈,鞋子擦亮,頭發(fā)梳順。
那種“干凈清爽”的感覺,會讓孩子更自信。
要讓孩子知道,干凈整齊是一種尊重,是對生活的尊重。
其實,穿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份被在意、被愛護的感覺。
經(jīng)濟條件不一樣沒關(guān)系,但父母的態(tài)度,決定了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。
孩子穿的干凈,不是炫耀,而是一種從小被愛、被呵護的印記。
很多人問我,怎么讓孩子更自信、更陽光?
其實答案都藏在大人自己身上。
孩子不是照相機,而是一面鏡子。
你對他笑,他就學會微笑;
你動不動生氣,他就學會恐懼。
你在他面前溫柔地生活,他也會溫柔地對待世界。
家庭教育不是教會孩子多少知識,而是讓孩子感受到:
這個世界很安全,生活是值得期待的,他是被愛、被接納的。
辣媽語錄:
如果你想看清一個家庭的模樣,就去看看他們的孩子。
孩子不會騙人,他們的笑、他們的姿態(tài)、他們的眼神,都是這個家最好的回聲。
你說對嗎?
標簽: 生活 樣子 大人 氣質(zhì) 父母 鏡頭 孩子
參與評論